2023-24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訪校計劃暨講座系列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於疫情後全力恢復舉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科院)學者訪校計劃。2023-24年度共支持三位學者,包括語言研究所胡方教授、社會學研究所鄒宇春教授及楊典教授。他們分別於2023年6月13至16日、9月25至10月25日、以及2024年4月11至16日訪問中大。
三位學者在訪期間為「社科院學者講座系列」擔任主講嘉賓,與中大師生及公眾人士交流互動,分享他們在各自研究領域的經驗心得,講座反應熱烈,詳情如下:
講者 |
講題 |
邀請學術部門 |
胡方教授 |
論中國語音學的描寫傳統 |
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 |
鄒宇春教授 |
中國的中等收入群體:低位元階層認同與消費結構 |
社會學系 |
楊典教授 |
金融化、金融資本主義與金融社會學 |
社會學系 |
中大自2012年起舉辦社科院學者訪校計劃,每年邀請三至四位社科院學者到訪,並主持「社科院學者講座系列」。此計劃旨在加強中大與社科院在不同研究領域的學術交流和長期合作,加強彼此聯繫。
中國工程院院士蒞臨中大主講院士講座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今年透過中國工程院院士訪校資助計劃,邀得來自醫藥衛生學部的沈洪兵院士及范先群院士、以及農業學部的萬建民院士於2024年5月至6月訪問中大,與中大師生會面交流,並主持學術講座。
三位院士在中大為「院士講座系列」擔任主講嘉賓,分享其研究領域的獨到見解,並與中大師生及各界人士交流。講座吸引一眾中大教授、學生及相關領域人士參加,反應熱烈。講座詳情如下:
講者 |
講題 |
邀請學術部門 |
沈洪兵院士 |
新格局,新視野—香港在推進國家高水準公共衛生學科發展進程中的角色與作用 |
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 |
范先群院士 |
工程與眼科的結合 |
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 |
萬建民院士 |
水稻優異基因挖掘與分子育種研究 |
生命科學學院 |
中國工程院是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界的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為建構中港兩地工程科學領域精英合作交流的平台,中大推出中國工程院院士訪校資助計劃,每年最多邀請5位院士訪問中大,與中大師生分享真知灼見,以進一步加強中大與中國工程院之間的學術交流,並通過與工程院在不同研究領域上建立緊密聯繫,促進未來的合作交流。
中央研究院院士訪校資助計劃
2024年度的香港中文大學(中大)中央研究院院士訪校資助計劃邀請到中央研究院院士、台灣大學前校長管中閔教授到訪,參與於3月23日舉行的「中大商學院60周年國際金融論壇暨第17屆中國國際金融30人論壇」。
這次論壇由中大工商管理學院(商學院)與中國國際金融30人論壇聯合舉辦,主題為「面向未來的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出席嘉賓就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方向提出了許多卓越見解。管中閔教授發表演講,特別建議香港參考區域競爭者的優勢,以提升競爭力。論壇匯聚了來自政府、海內外知名業界及智庫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香港金融發展的未來前景。活動吸引了逾百名商學院教授、工商管理博士生、碩士生及校友參加。
香江學者計劃周年學術交流會在中大舉行
「香江學者計劃周年學術交流會2024」於6月1日在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舉行,大會由香港學者協會主席、中大藥劑學院院長左中教授、及「香江學者計劃」學術委員會主席、香港研究資助局主席黃玉山教授主持。中大常務副校長陳金樑教授作為邀請嘉賓出席。香港學者協會多位理事,連同香江學者導師和2022屆和2023屆的香江學者,約120人參與了是次活動。
「香江學者計劃」是內地與香港合作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的重要項目。自2011年起,該計劃每年選拔約60名內地優秀博士後到香港進行為期2年的研究,累計資助逾700人。學者與港方導師的緊密合作,已產出超過百篇高水準論文,對學術研究產生重要影響,被譽為「最成功的博士後計劃」。該計劃以創新協同育人模式,推動內地與香港高校的深度交流,為兩地人才培養作出重要貢獻。
中大舉行新一代國產超算系統「天河星逸」宣講及座談會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於6月19日舉行新一代國產超算系統「天河星逸」宣講及座談會,會議為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宣講會系列活動,吸引了超過130名中大師生及研究人員出席,了解星逸系統和星光平台優勢。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許建斌教授在會上致辭,他回顧了2018年由中山大學牽頭聯合中大等高校組建粵港澳超算聯盟,聯盟近年來極大地促進了兩校及大灣區院校在超算應用領域的交流和科研合作。「天河星逸」的優勢,將全面支撐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與發展,特別促進在海量資料研究、複雜系統類比和跨學科協同創新等方面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