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典誦讀港澳展演會
香港中文大學參與於11月18日至23日舉行,由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教育部港澳台事務辦公室聯合香港教育局、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共同舉辦的第九屆中華經典誦讀港澳展演。活動以“典耀中華 賡續文脈”為主題,進一步深化內地與港澳語言文化交流合作,共同傳承發展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助力教育強國及文化強國建設。
來自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復旦大學、中央戲劇學院、西南大學)、香港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澳門科技大學及澳門演藝學院等院校及單位的師生代表共千餘人參與展演交流。
中大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訪校計劃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於2024年12月1日至3日舉辦第十四屆中國工程院院士訪校計劃。今年邀得三位來自醫藥衛生學部的院士訪問中大,他們分別為:于金明院士、高天明院士及黃曉軍院士。中大熱烈歡迎院士代表團到訪,訪問團與中大候任校長盧煜明教授等代表會晤交流,了解大學的最新發展概況。院士們在中大為「院士講座系列」擔任主講嘉賓,分享其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及獨到見解,並與中大師生及各界人士交流。
為建構中港兩地工程科學領域精英合作交流的平台,中大推出中國工程院院士訪校計劃,每年最多邀請5位院士訪問中大,與中大師生分享真知灼見,以進一步加強中大與中國工程院之間的學術交流,並通過與工程院在不同研究領域上建立緊密聯繫,促進未來的合作。
2024基礎醫學與臨床轉化研究前沿論壇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於12月3日至4日舉辦「2024基礎醫學與臨床轉化研究前沿論壇」,冀通過學者專家跨學科交流,把握腫瘤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共謀在前沿問題的研究上獲得重大突破,服務於國家建設的重大需求。今年論壇邀請到3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及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擔任主題演講嘉賓,還有20多位知名的內地及香港學者在會上發表學術報告,促進學術交流。
論壇開幕式主禮嘉賓包括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吳程副部長、中大副校長岑美霞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人事局楊志鵬處長、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總裁徐海山先生,以及中大醫學院助理院長于君教授。
岑美霞副校長於致辭時表示,中大一直致力於高水準的科研進展及成果轉化,特別是在醫療領域,取得了多項顯著成就,為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和促進公共健康方面做出重要貢獻。研究成果不僅推動了醫療科技的發展,還為公共健康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學依據。
自2007年起,中大每年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與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的合作框架下舉辦不同主題的學術研討會,提供平台讓兩地學者就不同研究領域交換意見,並探討未來合作機會。過往研討會的主題包括量子信息科技、智慧城市、生物信息及應用、化學生物學、凝聚態及光物理學、發育過程中的健康與疾病、自動化與控制、氣候變化、消化疾病、海量數據、青少年精神健康及疾病、大數據驅動的管理與決策、人工智能、以及氣候變化、健康與可持續發展、骨與關節軟骨退變和再生。
國家航天局衛星數據與應用國際合作理事會理事單位揭牌儀式暨第二屆數字地球青年創新論壇開幕式
12月5日,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舉辦香港首個「國家航天局衛星數據與應用國際合作理事會理事單位」的揭牌儀式,及為「第二屆數字地球青年創新論壇」揭幕,標誌著香港在航天和數字科技領域邁向新里程。
出席活動的嘉賓包括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中大時任校長段崇智教授、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副部長吳程女士、中國科學院院士龔健雅教授、國家航天局衛星數據與應用國際合作中心執行主任王鳳宇先生、美國國家科學院Michael Goodchild院士等。來自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哈佛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及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等全球1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500名嘉賓和專家學者亦蒞臨現場。
中大亦於12月4日至7日於大學校園舉辦「第二屆數字地球青年創新論壇」,活動由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和世界青年科學家聯合會指導、國際數字地球學會、中大和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共同主辦,並由國際數字地球學會青年科學家創新網絡、中大太空所與香港青年科學家協會聯合承辦。會議聚焦數字科技創新驅動可持續發展議題,聚集全球數字地球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研究人員、學者和學生參與研討。